关于鑫海

ABOUT US

山东鑫海矿业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,是一家以提供“矿业全产业链服务(EPC+M+O)”为主,集矿山设计研发、机械制造、装备采购、矿山管理、矿山运营和行业资源整合为一体的总承包总集成服务商。鑫海矿装坚持“您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做到的”服务理念,大力实施“五化发展战略”:营销互联化、市场国际化、制造服务化、管理现代化及发展创新化,努力为客户提供高收益、低能耗的矿业全产业链服务。

热门产品

/ HOT PRODUCT
更多产品

锂矿选矿工艺

/ Lithium ore beneficiation process
更多选矿工艺

成功案例

/ Successful cases

新闻

/ news

聚焦行业动态,解读选矿知识,剖析行业热点,分享选矿经验我们将所有新闻资讯第一时间呈现给您

选矿问答

更多
  • 我国铅锌矿床类型与选矿工艺

    1. 矽卡岩型铅锌矿床:铅锌矿床最重要的类型之一,品位高,伴生Cu、Ag及稀有元素(Ge、In、Cd),规模变化大,分布广泛。

    2. 热液脉状铅锌矿床:赋存于各类岩石裂隙,矿体呈脉状,品位高,规模中等,如湖南桃林、辽宁青城子。

    3. 黄铁矿型铅锌矿床:与含铜黄铁矿同源,Pb、Zn含量相对高,代表矿区有甘肃小铁山、银铁山。

    4. 碳酸盐岩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:以方铅矿、闪锌矿为主,伴生石英、萤石、重晶石,综合回收价值高,湖南黄沙坪属此类。

    5. 碳酸盐岩层状铅锌矿床:产于灰岩、白云岩,矿体呈层状,品位较低但规模大,矿物组合简单。

    1.方铅矿(PbS)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砂金矿重选“三步走”:破碎筛分、脱泥、选别工艺揭秘

    在砂金矿的开采与加工中,重选工艺凭借其经济高效的特点,成为提取黄金的核心技术。这一工艺通过精准把控破碎筛分、脱泥、选别等环节,将藏于砂矿中的黄金层层富集,最终实现高效回收。

    砂金矿中常夹杂着胶结泥团和大小不一的砾石,这些 “障碍” 若不清除,会直接导致黄金流失。破碎与筛分作业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步骤,能排除 20%~40% 的废石,为后续选别奠定基础。

    破碎设备种类多样,按结构可分为圆筒型、螺旋型、振动型、水力型等。其中,圆筒擦洗机对中等可洗性的砂矿效果显著,兼具碎散和分级功能。而在筛分环节,场景不同,设备和操作也有差异。采金船上,碎解与筛分在圆筒筛内同步完成,筒内的间断螺旋角钢配合高压洗涤水,高效处理矿砂;陆地固定选金厂则借助洗矿床,使用格筛、振动筛等设备,并通过反复冲洗提升效率。由于水筛能借助高压冲水碎解胶泥,提高筛分效果,因此砂金矿筛分多采用水筛,冲水量根据洗矿要求精准调控。

    砂金矿中,小于 0.1mm 的物料通常不含金或含金极少,脱泥作业就是将这些 “无用” 矿泥剔除。脱泥设备主要是各种规格的脱泥斗,能有效减少后续选别过程的干扰。不过,溜槽选金因其处理量大、允许的物料粒级宽,在选别前一般无需脱泥,可直接进行作业。

    重选法是砂金矿选别的核心,经济又高效。粗选段得出的含金粗精矿,金品位约为 100g/t,针对这些粗精矿,有多种处理方式:可用淘金盘人工淘出金粒,剩余重砂丢弃;也可采用混汞筒内混汞,获得汞膏后抛弃重砂;还能在人工淘洗或混汞提取金后,将重砂集中送精选厂,通过磁选、电选等方法回收各种重砂矿物。

    砂金矿重选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,从破碎筛分的基础准备,到脱泥的精准除杂,再到选别的高效富集,共同构成了一套成熟的黄金回收体系,为砂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黄金提取中的氰化法

    氰化法是一种化学方法,属于湿法冶金的范畴,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应用于选金。氰化法利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氰化物的稀溶液,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,将金、银等贵金属浸出,再用锌置换出溶解的金和银,或者用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炭吸附。传统的氰化法,一般包括槽浸、液固分离、锌置换三道工序。随着氰化法工艺的逐步发展,浸出工艺也不断进行了改进升级。目前已逐步淘汰槽浸法,使用堆浸法来提高处理量;将锌置换工艺升级为用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炭吸附等。具体方法可分为炭浆法(CIP)、炭浸法(CIL)、树脂矿浆法(RIP)和堆浸法。

    (1)炭浆法(CIP):除了对矿石进行氰化浸出,还需向浸出矿浆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(约20g/t),从氰化矿浆中吸附金,然后从矿浆中提取载金炭,载金炭经解吸后再用电积法从含金电解液中回收金。炭浆法的特点是以浸出、吸附与载金炭解吸作业取代常规氰化法的浸出、洗涤和澄清作业,对各类矿物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,可溶金的回收率高,经济效益好。

    (2)炭浸法(CIL):是指在氰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金的提金方法,即氰化浸出与炭吸附在同一槽内进行。该法的显著优点是投资省、占地面积小、节能,由于边浸边吸,金的溶解速度快,易溶金的回收率高。但缺点在于浸出时间短,流程中存炭量多(积存的金量多),炭的磨损量大。因此炭浸法适用于易浸金和品位较低的金矿石。

    (3)树脂矿浆法(RIP):由于活性炭易破碎、需高温活化、吸附速率低等缺点,而树脂在吸附速度和吸附量上,相对于活性炭都更有优势,并且解吸也较容易,RIP法极大节省了投资与操作费用。

    (4)堆浸法:这个方法是将开采出来的矿石,先转运到预先备好的堆场上进行筑堆,或直接就在已经堆存的废石或低品位矿石上,通过喷淋或者渗滤氧化浸出液,使溶液通过矿石而产生渗滤浸出作用。堆浸法的氰化浸出液需要反复喷淋矿堆,在经过多次循环后,收集浸出液,再用上述的活性炭吸附法、树脂吸附法或锌粉置换法等工艺回收金。

    氰化法细粒金矿石中提取金、银非常有效。虽然氰化法具有工艺成熟、提取率高、产量大,对矿石的适应性强、单位成本低,工艺简单,易于操作,可以实现原地产金等各种优点。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选矿厂全流程自动化系统

    通过对选矿全流程中破碎、磨矿、选别、精矿脱水、尾矿输送及水系统等各环节的协同与优化控制,构建选矿厂综合自动化体系。在稳定生产流程、均衡工序产能效率、保障生产指标的基础上,实现降低生产成本、减轻劳动强度、提升选厂处理能力的目标,同时改善作业环境,推动选矿生产向智能化、高效化方向升级。

    破碎筛分控制系统实现流程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现场无人值守,缩短设备的启停车时间,降低设备空转能耗,为后续的磨矿环节提供合适粒度的破碎矿石。

    破碎筛分系统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,连锁保护设备,降低设备故障率,实现多种操作方式,本地/远程手动和自动操控。

    磨矿分级流程是选矿厂的重点环节,直接影响选矿指标,电耗、衬板消耗、钢球消耗也是选矿厂主要的成本项。磨矿分级自动化系统可以改善磨矿作业,提高磨矿分级产品质量,降低磨矿成本,提高磨矿生产效率。

    磨矿分级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给矿控制,磨矿浓度调节,自动加球和钢球配比添加,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故障预警,生成数据报表与查询功能等。

    浮选自动化主要包含浮选液位和充气量调节。浮选液位控制系统主要包含液位测量装置、气动或电动执行器、智能控制器。浮选液位控制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调节,相比人工操作,有助于浮选指标的提升。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氧化铜有几种?如何确定选矿工艺?

    常见的氧化铜矿物有孔雀石、硅孔雀石、蓝铜矿、赤铜矿等。

    碳酸盐矿物,化学式为CuCO3·Cu(OH)2,理论含CuO71.95%,属单斜晶系,晶型多呈针柱状,集合体呈块状、皮壳状和结核状,结构呈纤维放射状及同心层状。孔雀石具多色性,颜色呈黄绿色、暗绿色及孔雀绿,莫氏硬度3.5~4.5,比重3.54~4.1,性脆,化学性质不稳定,加温至473K时可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,遇酸可溶解并形成相应的铜盐。

    孔雀石属易选氧化铜矿物,可以采用高级黄药、在高用量下直接浮选,也可采用脂肪酸及其皂类捕收剂进行浮选,但浮选选择性较差,易受矿石中碳酸盐类脉石矿物的干扰。工业中,常采用硫化-黄药法进行浮选,通过添加硫化剂,孔雀石表面吸附HS−或S2−,生成硫化铜薄膜,使矿物表面呈硫化矿性质,然后加入高级黄药进行浮选。

    硅酸盐矿物,理论化学式为CuSiO3·2H2O,理论含CuO45.2%,其结构和性质不稳定,属水合硅酸盐胶体铜矿物,结构呈钟乳状或土状,无固定化学组分。硅孔雀石呈绿色、浅蓝绿色,受杂质影响又呈褐色及黑色,莫氏硬度2~4,比重2.0~2.4。

    硅孔雀石的天然可浮性极差,表面亲水性很强,属极难选氧化铜矿物,其组成与产状不稳定,捕收剂只能吸附在矿物表面孔隙内,吸附极不牢靠,且可浮性受pH影响显著,可浮选的pH范围窄。Raghavan等人研究发现,硅孔雀石的上浮率与矿物表面微观空隙结构有关,空隙越多,硅孔雀石表面与捕收剂间的相互作用越强,浮选效果越好;当ph<6时,其溶解度急剧增加,硅孔雀石的最佳浮选ph值为6.5左右。目前硅孔雀石最常用的选别方法是加入有机活化剂,使其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在矿物表面上,进而使矿物表面呈疏水状态,并促进捕收剂的稳定吸附。

    碳酸盐矿物,又名石青,化学式2CuCO3·Cu(OH)2,理论含CuO69%,单斜晶系,结构呈同心层状、纤维放射状。蓝铜矿常与孔雀石共生于氧化带中,呈绿色、孔雀绿及暗绿色,具丝绢或玻璃光泽,莫氏硬度3.5~4,比重3.7~3.9,性脆易碎,遇酸可溶解。

    阅读全文
  • 氧化铜矿如何选?—— 从矿物特性到浮选方法

    自然界中,铜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自然铜矿物、硫化铜矿物、氧化铜矿物等,其中氧化铜矿物又以硅酸盐、硫酸盐及碳酸盐等多种形式存在。氧化铜矿床是由表生作用形成的矿床,即非氧化铜矿床在露出地表后,通过与外界空气及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等作用后发生氧化反应,通过次生富集作用形成。

    浮选法是回收氧化铜矿物最主要的选矿方法,基于浮选过程所用捕收剂种类及性质的差异,常用的氧化铜浮选方法分为直接浮选法、硫化-黄药浮选法和螯合剂-中性油浮选法等。

    氧化铜直接浮选法指矿物在未经硫化处理下,采用高级黄原酸、高级脂肪酸及其皂类及羟肟酸类捕收剂,直接进行浮选。直接浮选法选择性较差,当矿石中含有钙、镁等碳酸盐矿物时,该方法药耗量大且选别效果不佳。此外,矿泥的存在也会降低脂肪酸类捕收剂的吸附性能,而黄原酸盐在氧化铜矿物表面吸附层不稳定,目前该方法仅适用于矿石组成简单、铜矿物以孔雀石为主、原矿品位相对较高的矿石。

    硫化-黄药浮选法是指采用Na2S或NaHS等硫化剂,将氧化铜矿物进行预先硫化,赋予其硫化矿性质特点,然后添加黄原酸类捕收剂浮选,它是氧化铜矿应用最为广泛的选矿方法。由于氧化铜矿物表面呈离子键,水分子通过静电引力被极化,并在矿物表面形成定向排列的亲水性氧化薄膜,捕收剂难以穿透这层水化层吸附在矿物表面。当加入硫化剂后,氧化铜表面吸附HS−及S2−,形成金属硫化薄膜,表面对黄原酸盐的吸附反应活性显著降低,黄药吸附量减少,但吸附层稳定性提高,进而实现硫化-黄药浮选。

    螯合剂-中性油浮选法指将中性油和螯合剂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,作为氧化铜 矿捕收剂的浮选方法。螯合剂是一种络合物,具环状结构,在氧化铜矿浮选中, 具有选择性好、分选效率高、稳定性好、药耗低等优点。

   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发展始终围绕 “高效分选” 与 “适应性” 展开,从直接浮选的局限性到硫化 - 黄药法的广泛应用,再到螯合剂 - 中性油体系的创新,选矿工艺正朝着 “精准调控、低耗环保” 的方向迭代。

    阅读全文
lo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