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(如产品价格、参数、规格及处理能力等),请联系我们的客服。
187-3313-2385硫化物金矿石中含有微小的金颗粒,这些金以化学键结合在硫化物矿物(例如黄铁矿或毒砂)中,这与含有可见颗粒的游离金不同。这类矿石的含金量通常为0.5–15克/吨,需要采用特殊的提取方法(例如氧化或细磨)才能将金从硫化物晶体结构中释放出来,这使其区别于更容易加工的氧化矿石。
硫化金矿的三种主要加工技术是:重力选矿(用于分离游离金颗粒)、浮选(用于分离硫化物结合的金)和浸出(用于分离细分散或难处理的金)。
—适用于粗粒游离金,是一种低成本、环保的解决方案
在硫化物金矿床中,重力分离可以有效地富集金颗粒,从而无需使用氰化物或浮选等化学方法,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。
适用场景
适用于含粗粒游离金(粒径>0.074mm)或硫化物矿物含量低(<10%)的硫化物金矿石,尤其适用于中小型矿山或作为“预处理工艺”。
工艺原理
利用金(密度19.3克/立方厘米)、硫化物矿物(密度4-5克/立方厘米)和脉石矿物(密度2.6-2.8克/立方厘米)之间的密度差异,该方法利用跳汰机、摇床和螺旋溜槽等设备,在重力作用下将金与其他矿物分离。
重力选矿在粗粒游离金硫化物矿床中具有显著优势,尤其适用于中小型矿山或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。关键在于矿石表征:如果金主要以游离态存在,则应优先考虑重力选矿;如果包裹金含量较高,则必须结合浮选/氰化法以优化回收率。

—回收细粒金的主要方法,是应用最广泛的主流解决方案。
在硫化物金矿床中,浮选法能够高效回收超细金颗粒,具有很强的适应性,使其成为全球金矿选矿的核心方法之一。
适用场景
该工艺最广泛地应用于硫化物金矿床的工业生产,其中金以细粒浸染状(粒径<0.074毫米)与硫化物矿物伴生,并且硫化物矿物含量相对较高(>10%)。
工艺原理:
通过添加捕收剂(例如黄药、黑油)、起泡剂(例如松油)和改性剂(例如pH调节剂、抑制剂),在硫化物矿物表面形成疏水膜。在浮选槽中,浮力气泡将这些硫化物矿物(其中含有分散的金)提升,使其浓缩成“硫化物精矿”。然后,通过焙烧、氰化浸出或直接氰化浸出等方法提取金。
核心优势
黄金回收率高(细粒包裹金回收率达85%-95%),能有效回收包裹体及其伴生的黄金。
对硫化物矿物含量的波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,可通过调整试剂配方来适应不同的矿石性质。
对于细粒硫化物金矿床,浮选是首选的开采方法,尤其适用于金与硫化物共生的矿体。其核心在于精确匹配磨矿、试剂和工艺流程。对于高砷/复杂矿石,应结合焙烧或生物氧化预处理以提高回收率。
—专为复杂难处理矿石设计的直接黄金溶解法
对于成分复杂、难选的金矿石(如包覆金矿、含砷/锑/碳质矿、氧化矿等),当重力选矿和浮选无法有效回收时,浸出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。它直接溶解金,克服了物理选矿方法的局限性。
适用场景:
成分复杂的矿石(含有砷、锑等有害杂质)、金粒分布极细(<0.01μm)或硫化物金矿石难以通过浮选分离(例如,碳质硫化物金矿石)。
主要流程类别:
氰化浸出法
是指金与氰化物(例如NaCN、KCN)反应生成可溶性金-氰化物络合物,然后通过锌粉置换或活性炭吸附回收金。作为最成熟的浸出工艺,其金回收率可达90%-98%。
关键要求:严格控制浸出系统的pH值(通常为10-11)对于防止氰化物分解和产生有毒气体至关重要。废水处理必须确保排放符合标准。
无氰浸出法
包括硫脲浸出法、硫代硫酸盐浸出法等。这些方法避免使用剧毒的氰化物,具有更优异的环境性能,尤其适用于环境法规严格的地区。然而,目前其成本比氰化浸出法高出10%-15%,且对矿石类型的适应性略低。
您可以在下面表格填写您的需求信息,我们的技术与销售人员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为保证能及时处理您的信息,请务必准确填写您的联系电话!